《斑羚飞渡》说课稿

时间:2024-07-12 19:18:09
《斑羚飞渡》说课稿15篇

《斑羚飞渡》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斑羚飞渡》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斑羚飞渡》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等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本文—《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关系"结合本单元,本课特点以及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夯实基础,扩大积累,品味欣赏,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大胆质疑,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老斑羚身上所折射出的可贵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并生成群体意识和牺牲精神。

(三)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领悟文章主旨,赏析精彩片断,并有感情地朗读。(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传神,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很适合学生欣赏,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难点:领悟作者在叙述故事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及其中蕴含的精神。(本文虽蕴含丰厚,但哲理深奥。)

(四)学情分析: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初一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重点突破。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二)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中,利用激情的语言、歌曲、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还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因此学法具体如下:

(一)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勤动脑,积极主动读书。

(二)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有探索的欲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我的导言是这样设计的: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选择的话题,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电影片段。(播放电影《惊涛骇浪》片段)。这组镜头体现了1998年中华大地上洪水肆虐的情形。洪峰中,曾有一对夫妻为了能够逃生而抓住了一棵树,他们紧紧地抓住!水越来越猛,树渐渐地弯了下去,这棵树承载不了两个人的重量。这时妻子平静地看了丈夫一眼说:"孩子们还等着你,多保重啊!"还没等当教师的丈夫明白过来,妻子已从容地放开了抓住树干的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存?然而,妻子选择了牺牲!在这里,人类唱响了真情的绝唱。那么,在动物界中,当种群面临危险时,它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先生的《斑羚飞渡》一课,来一睹《斑羚飞渡》这一堪称罕见的自然奇观!

(二)自主学习,圈点勾画。

1、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师生合作解决。

2、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圈点出重要的词语,让学生生动地复述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在复述过程中,抓住重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默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提出疑难问题,分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师生合作解决。

2、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如,①、彩虹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意义?

②、课文描写《斑羚飞渡》的成功,近乎奇迹,真实吗?(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品读赏析,再现情境。

首先让自由选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在头脑中再现画面,然后带着丰富的感情放声朗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缘由。(在这个过程,师生共同点评,指导朗读和赏析)(如有谈到第9段的,用课件演示一对对斑羚飞渡的情景,形象地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

(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语句和段落畅所欲言,不但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实现目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

(五)归纳主旨,联系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因此,在教学中要把课本和生活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因此,本环节我创设情境设置了两个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1、 斑羚虽然没有人类丰富的语言,没有人类复杂的情感,但斑羚在面临族群生死危机的紧要关头能做出的完美处理,却不能不令我们惊叹,那么在斑羚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呢?

2、 悲壮的场面成就一段感人的故事,高尚的品格谱写了一曲豪壮的篇章。我们不能不惊叹斑羚在面临群生死攸关时所进行的近乎完美的处理,它们靠的正是顾全大局的群体意识,实在是太难得了!其实,我们人类在这方面也有杰出的表现,你能举出例子吗?

(六)反思人类,提升主题。

1、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在斑羚飞渡的悲壮故事中,人类充当了什么角色?

2、(展示课件——动物大观,教师配以精彩的解说。)迁移训练:雨果说"动物生存,人则生存",请同学拟一则公益广告,为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向全社会大声呼吁!

(学生撰写广告词,然后交流,师生评价。)

(此环节的设置不但提升了 ……此处隐藏33115个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

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设计科学、合理、艺术的教学环节,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综合性。还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所以确定以下教学步骤:

课前布置预习:

(1)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词、解释重点词语并造句,做在预习笔记本上。

(3)准备复述文中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

(4)找出你认为文中的优美生动的语句加以赏析。

(5)搜集作者和斑羚的有关资料。

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天,森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很猛,一大群蚂蚁被大火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眼看他们就要被大火吞没。这时在一只大蚂蚁的示意下它们迅速地聚拢在一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成了一个大球。大球快速滚出火势的包围,大火烧死了不少蚂蚁,但一部分蚂蚁因此得以存活。同学们,在这生死关头,小蚂蚁这种牺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举动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今天,我们将来看看沈石溪笔下温顺可爱的斑羚经历的那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壮的一幕。

2、检查预习:

A、重点检查生词、词语的整理;

B、作者及斑羚简介。

3、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时对课文的了解,头脑中快速地组织一下,准备复述主要的故事情节。同学们思考后交流,请2—3名学生复述。

4、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出示问题组)

质疑:(1)本文具体写了哪几只斑羚?其中哪只是主要的?

一只老斑羚(坠崖的斑羚)、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镰刀头羊)、灰黑色母斑羚、半大的斑羚。镰刀头羊是主要的。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在文中勾画出描写镰刀头羊的句子,重点写了它哪些表现?(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

(3)镰刀头羊“咩——咩”发出的吼叫是什么意思?请你把“羊语”翻译成汉语。

A、我也无能为力。

B、回来,危险!——听我命令:老少分别列队!

C、为了群体的生存,咱们正当盛年的羚羊只能舍弃自己的生命了!——包括我自己在内。

(4)文中有几次对彩虹的描写,你知道它们对表现镰刀头羊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吗?

A、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镰刀头羊之所以想出了办法,或许就受了彩虹的暗示,表明它具有聪明的头脑。

B、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烘托出飞渡的气势,渲染飞渡的悲壮美。

C、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5)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6)在斑羚飞渡的事件中,从斑羚身上反映出什么可贵品质?(牺牲精神、团队精神、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智慧、尊严)

(7)人类在文中扮演什么角色?

自然的掠夺者、侵略者,残忍的屠杀者。

本环节的问题设置由浅入深,便于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抽丝剥茧,从对镰刀头羊的分析逐步过渡到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5、品味赏析。

请学生从文中找出他们喜欢的精彩片段、优美生动的语句,进行品味赏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精彩片段:重点引导学生赏析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教师出示幻灯片要求学生用适当的动词补充完整语段。想想这些动词用得好在哪里,并让学生尝试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图画演示斑羚是如何在空中完成对接的。教师再出示图片形象的展示斑羚飞渡的空中对接过程。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斑羚飞渡过程中的恰到好处的动作描写的赏析,分析精确的语言对表现事物的作用,并把这种写作方法用在实际的写作中去。

“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了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窜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航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象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以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了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了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2)优美语言的赏析。

例如:A、“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的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

B、“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都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作者为什么感到“震惊”?(因为“我”是猎人,参照人类在这种生死关头常常会有临阵脱逃的表现,但作为动物的斑羚却没有。可见动物的品德有时比人类还要高尚。)

C、“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句话里,“灿烂”指的是什么?(“灿烂”不仅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四人学习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四人学习小组要分工:一人组长,一人记录发言,一人准备朗读欣赏的语段或句子,一人整理发言准备交流。设置本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并在合作中品析本文的精彩片段和优美语言,领略祖国语言的美。

6、指导学生归纳主旨(赞扬斑羚的自我牺牲精神;对人类的谴责)。

7、拓展迁移。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生活中曾见过或者做过保护小动物或残害小动物的故事,要求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本环节的设置主要在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讲话。

8、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设计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印象。

9、布置作业: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斑羚飞渡》说课稿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