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1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2、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3、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⑴ 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⑵ 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⑶ 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二、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1、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4、再读这段话。
三、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2、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四、抄写词语
1、同座互相读词语。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作业
1、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2、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2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生词卡片、矛和盾的图片、坦克的图片。
2、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趣味数学题:
出示:橡皮+铅笔=( )电风扇+取暖器=( )
电视+电话=( )( )+椅子=轮椅
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老师要奖励大家听一则寓言,准备好了吗?《自相矛盾》
一、导入新课。
1.知道刚刚我们听的寓言是叫什么名字吗?
2.提到的两种兵器是什么?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请同学观察图上哪个是矛,哪个是盾?
3.指导书写“矛”和“盾”(田字格书写“矛”和“盾”。)
矛:矛字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如果用盾是自卫。
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
4.“矛”和“盾”有什么作用?(板书:进攻、防守)
5.一个进攻,一个防守,有点儿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感觉,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田字格书写“集”。)
二、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3、巩固词语。
4.认读词语。
⑴出示词语,认读:
自卫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进攻 庞然大物 大显神威
⑵把词语填进这段话中,指名读。
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三、学习课文一二段。
1、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千万不要让这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⑴指名读句子。
⑵谁都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什么感受?
⑶出示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大家看这个“刺”字,“木字中间口不严,一把大刀立右边;刺字见谁把谁戳,谁人见了都胆寒。”更何况这矛是怎样刺来的?(指名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一生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一生读。
师:看到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2、面对如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只能是——(学生:左抵右挡),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挡”吗?(生说。)
师:我这里就有一根锋利的矛,拿出你的盾来,我可 ……此处隐藏13219个字……否用上“取长补短”造句?试试看!
六、结
这句话不好理解;这句话却很受用,这句话很贵重,它给人以启发。我想你们已经收下这个珍贵的礼物了。大家齐读该句。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把这份珍贵的礼物送给你的朋友,送给需要的人,好吗?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合二为一 取长补短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11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组教材按“怎样看问题”选编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体会发明家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品质,学会集合优点于一生。
重难点:
重点: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即“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并举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矛和盾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认识这两种武器吗?(板书:矛盾)随机教学“矛和盾”字。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师小结: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长长的,头上尖尖的,用来进攻。盾就是盾牌,是用来抵挡的,保护自己的。(教师随机板书:矛——进攻。盾——自卫。)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师补充课题)。用来进攻的矛和用来防守的盾怎么能集合起来呢?学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自学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集合招架紧张自卫
进攻炮口坦克战场
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自由读——指名读——同桌接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正音。
3、归纳主要内容:同学们,读课文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或者一小段话,你会吗?(课件出示填空句子)请同学们赶快默读课文,试着填一填。课件出示:
发明家( )矛和盾与朋友比赛的时候,想到把矛的( )、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在战场上( )。
三、学习1-4段,思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1.同学们,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了许多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请默读课文1-4段。
2.交流反馈,随机板书,品读词句。
(1)盾太小。盾太小,所以发明家难以招架住矛强大的进攻。找到相关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A、自由读,想像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B、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比赛的紧张?
雨点般:可以看出什么?(连续不断来势凶猛很密集)
左抵右挡:做做动作
难以招架:什么意思?
用朗读展现出矛强大的攻击力,感受到“盾太小啦!”
(2)变铁屋。找到相关句子: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家在紧张危急关头,想到了这样一个好主意,会是怎样的心情?带着那样的心情好好读一读,读出“!”强烈的感情。指出变铁屋的作用是为了自卫。(板书:盾——自卫——变铁屋)
引:可是,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3)要进攻。出示第三自然段: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呀!
“固然”是什么意思,能否换个词儿来说?
发明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你认为这样的铁屋子像———,只能——,不能——。
读好“!”强烈的语气。
(4)开小洞。找到相关句子: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得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A、什么才能进攻?课文中的“矛”指什么?怪不得“矛”打上了引号。长长的一横叫破折号,破折号占两个格子的位置,在文中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板书:矛——进攻——枪炮)
B、出示坦克图,找找什么是坦克的“矛”?什么是坦克的“盾”?随机理解履带。说说坦克与铁屋子比起来的进步:坦克不仅能——,而且能——。
3、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4、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联系第5节课文找找坦克“大显神威”的情景。(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你能读出的德国兵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吗?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五段,总结全文
师:坦克的底部装有履带,能行走在泥地、沟渠等特殊的地面上。作战时人可以躲在坚固的铁屋子里,很难受到攻击;又装有炮口,能随时攻击对方。由于它进退自如,攻守灵活,一上战场就发挥了极大作用,名震天下。“它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于一身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
1、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你想到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指导朗读。
3、你能找找生活中“合二为一”的例子吗?
4、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