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小摄影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小摄影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教案:小摄影师1教学目标
1.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学习小摄影师尊敬、爱戴革命前辈的优秀品德。
2.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关怀爱护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突然一词说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在学习本课生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沿用前两课学过的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以此进行巩固练习,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引导学生回忆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学习本课生字,教师可继续指导学生借助音序查字法自学生字、词,其步骤是:一读;二画;三查;四选;五按要求填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检查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先回忆自学生字的方法步骤,然后口头回答,借以强化要求。
2.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完成一系列练习,如: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用音序查字法,及根据词义选择适当的字义等等,因此占用时间较长,约为15~20分钟。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开展自学。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另外:社、者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在读的过程中应注意提示和纠正。
2.指名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如:摄、贴、吩咐、胶、秘、社为左右结构;
基、突、卷、杂为上下结构;
侧为左中右结构;
者为半包围结构。
3.识记字形。
可采用区别形近同音字的方法识记字形。
比如:贴和沾、吩和份、杂和朵等。
可作补充练习,加以巩固复习。如:
4.指导书写。
卷下面的第七笔是,不是。
突上面的部首是。
杂的上半部是九不要写成几,下半部是木,不要少钩,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三)理解词义。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记者、杂志社、胶卷、秘书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摆弄:本意含有支配、调整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指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或指小男孩为高尔基调整坐姿。
吩咐:原指口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指小男孩对高尔基提出要求。
停当:本意为齐备、完毕。课文中指小男孩把为高尔基拍照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做好了。
突然:忽然事先没有料到的,在一眨眼的时间内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课文中当一切准备停当就要拍照了,小男孩忽然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一点儿也没想到要发生什么事情。
(四)用突然说一句话。
在训练学生用突然一词说话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理解词义。
突然是指事先没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
2.找出例句。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句。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2)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3.分析例句:
(1)高尔基正在读书时,一个小纸团飞到了桌子上。
(2)高尔基等待拍照时,小男孩哭了起来。
经过分析要让学生弄清上述两种情况都属意料之外,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下,作者用了突然一词把前后两种情况连接起来。
4.体会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反复读句子,体会事件在瞬间发生或发生了急剧变化的语言环境。以此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选择练习用突然一词说话的素材。
5.练习说一句话:
(1)教师举例范说:同学们正在专心地写作业,突然,李雨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到地上,啪的一声,吓了大家一跳。
(2)学生口头练习。
在学生口头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名让学生进行评议。
如:(1)选择的语言环境是否确切;
(2)句子是否通顺。以此训练学生说话和听话的能力。
(五)作业。
1.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复习。
2.围绕题目质疑导入新课。
(1)这个小摄影师指的是谁?文中写了他和谁之间发生的事情?
(2)可采用填写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概述内容。
例:文中写________小男孩得到高尔基的特许为他的事情。
或:高尔基工作很忙,却特许一个________小男孩来为他的事情。
(二)了解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课后练习中的第1题,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其具体步骤是:
1.指名读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2.出示辅助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2)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借助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读书思考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贴在班内的墙报上。他的希望得到高尔基的允许,这样小摄影师便来到了高尔基的面前。二是借助这两个问题,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边读让学生边用指定的符号画出文中有关句子,借以强化训练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
3.指名读有关句子,回答问题。
(1)出示第1自然段内容。指名朗读后讨论,这段话有几句?其中哪句话写明了小男孩为什么来的原因?
(2) ……此处隐藏24191个字……资料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4.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摄影”,指导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
补写板书“师”,“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补写板书“小”,结合预习,说说文中的小摄影师指谁?(小男孩)他要给谁摄影?(高尔基)
3.你对高尔基有哪些了解?(交流高尔基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指导读好“鞠躬”、“胶卷”、“摆弄”,“停当”、“打量”等词语。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后同桌读相互检查正音。
3.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板书:小男孩高尔基)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
过渡:高尔基可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想见高尔基可不容易呀!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见到高尔基呢?
1.自由读读1——5段,看看小男孩是怎样见到高尔基的。
2.画出和纸团有关的内容,自由读读这些句子话,并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1)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自由读后汇报:聪明、会想办法、懂礼貌、爱摄影……)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亲爱的”“您”“请”“立刻”“鞠躬”)教师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小男孩,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高尔基感动吗?
(3)大家读得非常好,听了你们的朗读啊,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有礼貌,爱摄影的小摄影师了!想想高尔基看到了这个纸团后,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汇报)
(4)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能给这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一个机会,你有什么体会?
4.分角色朗读。相机提示注意人物对话中引号的用法。
小结:小男孩顺利地见到高尔基,他有没有完成照相的心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夯实基础。
1.自己认读生字,尝试给生字口头组词。
2.指名读,强调字音:准、社、侧、杂。
3.你认为哪些笔画容易写错,给大家建议。借机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范写:辆、卷、杂、准。
书写“辆”字的时,“车”字作为偏旁笔顺的变化,最好一笔是“提”;
书写“卷”字时,注意“横折钩”和“竖弯钩”的写法;
“杂”字下面不是“木”,第四笔要写成“竖钩”。
书写“准”字,要注意左中右紧凑。
5、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练写其余的生字。
2.搜集背诵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巩固字音。
2.指名分角色朗读1——5段。
二、研读课文,细细品味
过渡: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孩子给一位年过花甲、人人敬仰、工作繁忙的大作家照相,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赶紧读读文章6-11自然段,看看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而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
1.学生默读,圈画。
2.学生自由汇报句子。
3.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品质。
(1)在上节课学习1-5段的时候,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一项很重要的本领,那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品质。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又能从哪些细节中,看出他们的心理活动或者品质?
(2)学生小组交流体会。
(3)学生集体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并板书。(尽量放手让学生)A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我们一般都说是谁吩咐谁?(是长辈对晚辈)(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你体会到了大作家的什么?(板书:关怀)
小男孩为什么要摆弄很久很久,这么认真地准备?(板书:热爱)
C高尔基的“侧过脸”“微笑”“大声喊”“赶紧”……
小男孩的“仔细打量”“咧开嘴笑”“哭”“跑”“跳”……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
4..指导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同桌练习,指名分角色读)
三、读文质疑,深入理解。
1.读读12——15段,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交流质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
高尔基为什么没有时间不见记者一定却要见小男孩?
2.引导解疑、体会关键:
(1)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并不喜欢媒体宣传自己?(“请转告他,我很忙。”)这样的句子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口气?
(2)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喜欢小摄影师来拍照,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
(3)重点交流高尔基说的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为什么这么说?
3.指导朗读: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小摄影师,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真令人钦佩!读最后一段,想想该怎样读好。
四、发挥想象,学习续写
过渡: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为什么?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1.再读课文,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
2.尝试续写。
3.交流写话,鼓励创新。
五、作业
1.接着续写故事。
2.选做:读高尔基的《童年》、摘抄并背诵高尔基的名言。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喜爱、关怀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热爱